您的当前位置:腰大肌脓肿 > 疾病常识 > 腰大肌的损伤在急性腰扭伤中的认识与治疗
腰大肌的损伤在急性腰扭伤中的认识与治疗
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呈仿锤形,起自腰椎体侧面及横突之间;髂肌呈扇形,起自髂窝。向下两肌相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其中腰大肌的损伤在急性腰扭伤中占有较高的比例。腰大肌:居于脊柱腰段椎体与横突之间的深沟内,呈纺缍状。起自T12椎体、上4个腰椎体和椎间盘的侧面,以及全部腰椎横突。肌束向下逐渐集中,联合髂肌的内侧部,形成一个肌腱,穿过腹股沟韧带与髋关节囊之间(肌腔隙),贴于髂耻隆起的前面及髋关节囊的前内侧面下行,止于股骨小转子。此肌与髂耻隆起和髋关节囊之间,有一很大的滑液囊,称为髂耻囊。此囊常与髋关节囊相交通,故髋关节囊感染时其脓液可蔓延到此囊。腰大肌的上端位于膈肌后方的后纵隔内,同胸膜囊后面直接毗邻。腰大肌腹部的前外侧面覆有腹内筋膜,并关联腹膜后组织、后腹膜壁层、肾及肾血管、输尿管、睾丸(卵巢)血管、生殖股神经和腰小肌;右腰大肌的前面且为下腔静脉和回肠末段所越过,左侧者为乙状结肠越过。腰大肌的后面邻接腰椎横突和腰方肌内侧份,内侧方毗邻腰椎体和腰动脉、静脉,前内侧缘挨着腰交感干、主动脉淋巴结和髂外动脉。右腰大肌内侧缘为下腔静脉所覆,左侧者居腹主动脉的后外侧方。腰大肌实质的后份内有腰丛。此肌收缩时,可屈髋关节并使大腿旋外,是髋关节强有力的屈肌;下固定时,双侧收缩,使躯干前屈,骨盆前倾,单侧收缩,可使躯干同侧侧屈,使腰椎对侧旋转。腰大肌受腰丛的肌支(T12、L1-L4神经前只)支配。
因髂腰肌损伤在急性腰扭伤中所占比例较高。笔者通过运用徒手松解手法及按动疗法在急性腰扭伤治疗中取得惊人疗效。
由于人类的直立行走,需要髂腰肌去努力的屈髋和抬腿。然而现在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人类长时间久坐。使得髋关节屈肌,特别是其中的髂腰肌经常处于松驰缩短状态,得不到正常的伸展活动,久而久之,这种非正常的状态就会使得髂腰肌变得不同程度的紧缩或者萎缩,从而导致骨盆出现不同程度的前倾。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久坐突然站起、弯腰、搬抬重物使腰大肌做等张离心收缩,造成急性腰大肌扭伤,从而出现急性腰扭伤症状。
腰大肌损伤的临床症状
1.腰背疼痛,喜暖怕凉,呈僵硬状态。
2.在侧下腹部及髂窝处可有明显压痛,髋关节活动受限。
3.部分患者于久坐后,突然感觉腰部不适,起身困难。
4.病人出现弯腰翘臀的保护性姿态。
临床诊断要点
1.病人常常自述腰背疼痛,喜暖怕凉,但医者在病人腰背部找不到压痛点,病人说不清具体痛点。
2.病人自述腹部疼痛,但压痛点在侧下腹部及髂窝处,不在腹部肌群处。
3.病人一定出现弯腰翘臀姿态,疼痛不沿坐骨神经路线放射。
治疗
1.搓揉腹部正中线法:患者仰卧,屈髋屈膝,双脚踩在按摩床上。术者双手中间三指重叠,以指腹着力,在患者下腹部正中线上横向往返搓揉。
2.勾拨腹部侧线法(通过髂前上肌与其连线的中点做一与正中线平行线,此线上至第12胸椎水平高度,下至腰45之间水平高度):患者体位同上,术者双手中间三指重叠,以指端着力,在患者下腹部正中线旁开上述线上向外勾拨。
3.勾拨髂窝法:患者仰卧,一侧下肢伸直,另侧髋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外展。术者双手中间三指重叠,以指端着力,在患者髂窝处向外勾拨。
4.松解小转子法:患者仰卧,一侧下肢伸直,另侧髋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外展。医者使用一指禅手法松解附着于股骨小转子的髂腰肌支点处。
5.按动疗法:医者用三指叠压于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点竖直线上,在病人吸气时按压住,随病人呼气深压。嘱病人做同侧髋关节的屈伸运动,屈的角度越大越好。
体会
传统的推拿按摩注重于治疗腰椎后方的膀胱经和督脉,对腰部浅层的竖脊肌和深层的多裂肌、回旋肌有较好的松解作用。但是,往往忽视了腰椎前方特别是腰大肌存在的问题。腰大肌大部分位于腰1~4椎体与横突之间陷沟内。腰5椎体、椎间盘及横突处皆无腰大肌肌纤维附着。腰3横突最长,该处的肌腹横径最宽,是腰大肌肌纤维最集中部位。股骨小转子位于股骨上端内后方。因此,腰大肌的徒手松解手法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1.患者应屈髋屈膝,使浅层的腹直肌放松;
2.术者应先向内推开腹直肌,再向外勾拨腰大肌;
3.患者应屈髋屈膝,并外展,在腹股沟中点下方可以触摸到股骨小转子。
实践证明:髂腰肌的徒手松解手法与按动疗法相结合在以直腰困难为特征的急性腰扭伤治疗过程中,疗效非常显著。作为一名推拿治疗按摩工作者应从调整脊柱整体力学平衡的原则出发,选择合适的治疗点,才能在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取得最佳的效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