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腰大肌脓肿 > 病情诊断 > 微科普中国器官捐献日自愿捐献是唯一
微科普中国器官捐献日自愿捐献是唯一
中国器官捐献日,每年6月11日,年6月11日是第一个中国器官捐献日。
00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四个器官捐献日,帮助他人感受更好的世界。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生命是一首歌。
生命是一首歌,充满了热爱与向往。我们享受着生命的美好,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意外的到来,却让一些人的生命乐章戛然而止。器官捐献为生命按下了重启键,生命的旋律得以延续,在一段生命的终点开启另一段旅程,以另一种方式唱响生命中的那首歌。
专家倡议推动公民自愿捐献器官。
现场:“我也想成为一名志愿者”
今年是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发起的第四次6.11中国器官捐献主题活动。活动首次线上线下互动,线上采用“云音乐节”直播形式,共同推动公民自愿器官捐献,引导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线下,医院里摆开了宣传台。在医院,来自多领域的专家共同出席线下活动。在医院门诊楼门口,很多观众前往资料台领取宣传器官捐献的手册。“这几年对器官捐献的了解增多了,我也想成为一名志愿者。”市民王先生说。
据悉,我国器官捐献事业起步于年,年我国器官捐赠、移植数量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患者数量庞大,每年约有30万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而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但其中仅有6%的患者能够实现器官移植。
协调员:生命接力是与时间赛跑
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路保赛说,每一次器官移植,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路保赛是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已经参与了00多例器官捐献协调,成功了40例,“马上就要有第41例了。”路保赛说,意外发生的不定时性、供体心脏停搏后获取器官的时效性,决定了协调员必须4小时待命、说走就走,一忙起来就没日没夜。
路保赛永远记得第一次做协调员时,和家属谈了4个小时,有时自己也会经历内心的挣扎:“他们已经那么难过了,我要不要去和他们交流,提器官捐献这件事呢?所以,我们第一次和患者家属交流的时候,尽量都不去谈器官捐献这件事,避免让患者家属难过。器官捐献协调员在工作中,换位思考和人文关怀非常重要。”
倡议: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医院,一年人肾存活率大概在95%左右,五年人存活率将近90%,手术还是比较成熟的。”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黎玮表示,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慢性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等待肾移植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对于中后期肾病患者来说,器官短缺是非常大的问题。
相比肾移植,心脏移植的要求更高,医院心脏外科主任陈子英表示:“心力衰竭是国内心血管病领域没有攻克的堡垒,其中心脏移植是最好的方法,医院是河北省内唯一有资医院,我们也知道还有更多人在等待进行移植手术,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与 在中山一院的活动现场,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一位器官捐献者的家人。这位器官捐献者是一个4岁的女孩,去年刚刚大学毕业,今年5月被诊断为脑垂体脓肿,6月1日脑死亡。她的家人决定捐出她的全部器官,移植手术于11日下午进行。
捐献出女儿的器官,对父母来说是艰难的选择。但因为女儿生前热心公益事业,父母愿意尊重女儿的选择,便决定捐献女儿的全部器官。同时,父母觉得女儿的器官若“活”在别人的身体中,是她生命的传递和延续。
器官捐献者的爱心之举确实延续着接受移植的患者的生命。在中医院的义诊咨询活动上,一名接受器官移植手术患者的家属告诉记者,她肝衰竭的丈夫5月31日接受了肝移植手术,“移植之后,他整个人精神状态很好。”中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刘超主任说,这位患者的肝移植手术十分顺利,移植后就相当于获得了一次新的生命。
根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数据,截至00年6月3日,全国共实现捐献例,捐献器官个,捐献志愿登记人。我国器官捐献、移植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二位。
据广东省红十字会公布的信息显示,广东省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连续10年捐献例数均居全国第一,广东十年捐献例数全国第一!!!
目前已累计完成器官捐献余例、遗体捐献余例、角膜捐献余例。
活动现场老人登记志愿捐献
有不少市民前往活动现场咨询人体器官捐献事宜。一位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拉着中医院移植中心办公室主任丘小红的手,心情十分激动,“我一直想要登记捐献器官,但是不知道找哪个单位”。
据了解,这位67岁的关阿姨是广州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的老教授。她说:“国家培养了我几十年,我能做的就是以自己的力量帮助其他人。我还要把一帮老朋友都叫来做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登记者。”
“我们举办这个活动,是希望借这个机会感谢我们伟大的器官捐献者,同时也感谢全社会对器官捐献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