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腰大肌脓肿 > 疾病常识 > 扒一扒西医的黑历史
扒一扒西医的黑历史
北京中科白疯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前几天,我的一位患者被查出有甲状腺结节,穿刺检查提示是甲状腺癌,建议他手术治疗,但是他表示:能不能不手术?西医就只能手术,把人体的病变器官都切掉,也治不了根本,而且对于癌症,就是手术了还可能再长出来或者扩散,那还切他干什么?不手术有没有药物治疗的方法呢?中药治疗可以吗?
这下给我出了难题,苦思冥想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回答。在医学院上学时我学习了各种疾病和对应的治疗方法,也就是说,哪些病属于内科治疗范畴,哪些病需要外科手术,甚至有些疾病需要内科、外科协同治疗,这都是先辈们总结好的,但是我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外科手术这种治疗段?现代西医究竟是这么发展而来的?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西医以及西医及西医外科的发展历程,希望能从现代西医的发展历史中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西医起源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医学是以哲学形式出现的。人类在对自身身体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医学理论。
古代西方国家的医学起源于古希腊,它的它奠基人是希波克拉底,他可以称的上西医的鼻祖,他的对医学的贡献和医学精神为后人世代称颂,因此,西医医学院学生一入学就要背诵希波克拉底誓言。
希波克拉底
希波克拉底的医学最根本的概念是,人体自然倾向于维持一种稳定的状态。当时人们把自然界定义为四种元素:火、气、土和水(熟悉不熟悉,我国中医五行学说里的金木水火土也与这类似),以及四种品质:热、燥、寒、湿。
四元素学说
古代西方医学对于人体的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四体液学说”,他们认为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液、黑胆液组成的。
四体液学说
而且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身体中充满了各种液体,这些液体的平衡是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们的平衡与否反映在气色、气质和性情上。
希波克拉底认为,血液来自心脏,黄胆汁来自肝脏,黑胆汁来自脾脏,黏液来自大脑。在产生于心脏的能量,也就是先天之“热”的影响之下,体液在身体中循环、混合,人吃下的食物再产生体液。
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生看病时要考虑病人的“体质”,也就是四种体液的平衡。
四种体液特点
这种平衡决定了病人的特点和个性。有的人是多血质(乐观自信),有的人是胆汁质(肝火旺、易怒),有的人黑胆汁(忧郁),有的人则是黏液质(冷淡)。
古代西医朴素的认知
当组成肌体的各种元素的平衡被打破之后,人就会生病,而医生的职责就是要恢复肌体的平衡。既然搞清了患病的“原理”,那么按照这种“理论”治病也就有章可循了,只要把某种元素添一点,把某种元素减一点,恢复平衡就好(平衡,听上去也非常像古代的中医理论——阴阳协调)。
阴阳协调
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比如放血、发汗、催吐、排泄等疗法,这些想法和中医的排毒思想,也是一致的。
放血疗法
其中处方配制方法也与中医相似,主要用草药入药,认为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冷-热、干-湿属性,可以借助它们让体液恢复平衡,处方往往同时用很多味草药,并且讲究不同草药之间的相互搭配(中医中的君臣佐使?)。
西医也有草药
这里不能不提到古代西医和我国中医药物里面都有的成分,金属。
人们认为:世间万物,只有矿物质在性状上非常稳定。如果吃腰子可以补肾,喝虎鞭酒可以壮阳,那么吃黄金和石头是不是就可以长生呢?《周易参同契》,这是一部很有名的经典,说过“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因为金子天性不会坏,所以建议人们吃金子。时至今日,有些人还在吃“黄金宴”,除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可能源头就在这里吧。
吃金子
炼金术
炼金术是当时的一门高深学问,在方法论上体现着“道法自然”的高级哲理。这点和中医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很相似。在炼金家看来,矿物质是在地层当中缓慢生成的,人体也可以被看成由矿物质组成。
提炼金属
古代西方医学家把人体当作一个化学系统,有三种最具基础性的化学物质——汞、硫和盐——维系着我们的生命。所以医生给病人开药,用的尽是汞一类的矿物药物。
汞,俗称水银,今天我们都知道这是剧毒物质。
水银
直到19世纪末,各种以汞为主要原料的制剂还被当作万灵丹来治疗各种疾病。当然不只是汞,银、铜、铁、铅等等都会入药。但没有哪个金属元素能撼动汞的地位。在这一点上,中西方很有共识。
中药里边的朱砂就是汞的化合物,化学名字是硫化汞,在仙丹里边叫做丹砂。葛洪炼丹成仙,炼的就是这种东西。
葛洪炼丹
中国古代各朝皇帝服用的所谓仙丹,其实就是道家术士在炼金炉里炼出来的各种含汞化学物。
西医并不华丽的转身
上面这些理论统治了古代西方医学的大部分时间,甚至一直延续到了近代。
“器官”这个词到了苏格拉底时代才有。
苏格拉底
在这之前,解剖学知识仍然是模糊的,可以说他们对人体解剖一无所知。
盖伦.解剖图
人们会把动脉血管、神经、筋腱混为一谈,认为气管和动脉血管是一样的,人们甚至不知道心脏在什么位置,生理学的知识还仅仅局限于四种体液的流动。
维萨里与人体解剖学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年,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
维萨里
在这部伟大的著作中,维萨里以大量、丰富的解剖实践资料,对人体的结构进行了精确的描述。他在书中写道:人体的所有器官、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都是密切相互联系的,每一部分都是有活力的组织单位。可以说,《人体机构》一书是现代解剖学建立的重要标志。
哈维与血液循环理论
17世纪实验、量度的发展,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哈维发现血液循环。
哈维
为什么说近代医学的革命始于哈维?
因为哈维不仅通过实验证实了血液循环理论,而且他还开创了现代生理学和医学的研究方法。他在年发表的医学巨著《关于动物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研究》(简称《心血运动论》),指出血液受心脏推动,沿着动脉血管流向全身各部,再沿着静脉血管返回心脏,环流不息。当然这在今天对我们来说都是常识,但是在他之前,人们并不知道身体里的血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哈维之前,欧洲一直沿用古希腊的医学家盖伦(-)的医学理论。
盖伦
盖伦的理论认为,生命来源于“气”。后来的医学家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认为脑中有“精气”,决定运动、感知和感觉,心中有“活气”,控制体内的血液和体温,肝脏中有“动气”,控制营养和新陈代谢等等。这个和中医的阴阳、五行、奇经八脉非常类似。对于血液的作用,盖伦认为是从心脏输出到身体各个部分,而不是循环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盖伦并认为人体的血液量是无限的,因此还发明了放血疗法,这种谬误要了很多人的命。
血液循环原理,其实是哈维从逻辑推理出发而得到的,他首先通过解剖学得知心脏的大小,并且大致推算出心脏每次搏动压出的血量,然后他根据正常人的心跳的速率,进一步推算出人的心脏一小时要泵出约磅的血浆。如果血液不是循环的,人体内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血液呢?根据这个矛盾,他彻底摒弃了盖伦的理论,提出了血液循环的猜想,哈维最后通过长达九年的实验验证了他的理论。经过他多年的努力,一套关于人体的全新理论终于建立起来了。哈维的《心血运动论》和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起并称为改变历史的科技巨著。
显微镜的出现
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显微镜就是其中之一,显微镜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
显微镜
17世纪,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列文虎克,马尔比基等都曾用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细胞,这些结果由植物学家马提阿斯﹒施莱登总结为细胞学说,即细胞是一切植物的基本生命单位。
细胞学说
年,奥多尔﹒施旺将细胞学说扩展到动物界,即细胞是一切生命的基本活动单位。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演化上的共同起源。这一学说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
细胞学说的发展
细胞学说被恩克斯称为19世纪的三大发明之一,这里充分说明了显微镜作为研究手段对现代生物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
病理学的进步
学医的人都知道,西医的基础是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以及病理学,这些学科是现代医学对于疾病与生命本质认识的基础,也是医学院考研必考科目。
18世纪莫干尼把对疾病的认识由症状推到了器官,建立了病理解剖学,他研究了大量的实例,有力地证明疾病的症状与体内病变的关系,即人们所患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源于体内某一种器官发生了病变。
到了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微尔啸(Virchow)倡导细胞病理学,将疾病的原因解释为细胞形式和构造的改变。细胞病理学确认了疾病的微细物质基础,通过病变细胞的变化来诊断疾病的原因,充实和发展了形态病理学,开辟了病理学的新阶段。
西医外科发展的障碍
随着18世纪和19世纪初病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突破性进展,内科医生已不再满足于解除疾病的症状,开始着手了解疾病的本质,并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调整了其发展方向,使得疾病在分类、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现了19世纪中叶内科学迅速崛起的强劲势头。
相比之下,外科学的发展仍旧缓慢,被那些“科学”前沿的内科医生们贬成“头脑简单”之人,比手艺工作者强不到哪里去。
今天的人们或许很难想象,外科医生最早的雏形是理发师。中世纪的贵族们饱食终日,往往患有高血压,搞不好就会头疼脑热,为了能给这些贵族们做放血治疗,理发师们除了一把剪刀,手里又多了一把放血的小尖刀。而如今理发店门口的三色滚筒灯恰是最好印证——红色的动脉,蓝色的静脉和白色的绷带。不同于内科医师出身于饱学之士,这种略显尴尬的出身让外科医生很长时间以来都好像比同行矮半头。
理发店店招的由来
直到20世纪最初的一二十年,外科医生的职业地位才真正获得认可。此前的外科学范畴极其有限,当时所谓的“外科医生”,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骨折、脱位和脓肿,能完成截肢术的外科医生已经是外科高手了,不但寥寥无几,而且截肢术的死亡率极高。
截肢术
尽管当时人们对麻醉和抗菌术一无所知,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外科手术一直都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医学治疗手段。
在现代外科形成之前,提到外科手术就会令人毛骨悚然,外科疾病谱不仅窄,手术效果也使人望而却步。但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当时的外科手术一般仅用于能够获得解剖诊断的、一目了然的疾病,如脓肿、骨折、鼓起来的肿块、白内障、疝。
西医外科的突破
直到19世纪80年代和19世纪90年代,外科学缓慢发展的步伐才宣告结束,出现了快速发展时期。其原因是人们认识和掌握了现代外科学的四大必备前提条件:人体解剖知识,控制出血的方法,采用麻醉确保手术全程无痛,在明了感染本质的前提下,全心营造抗菌或无菌环境。
解剖知识
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以及他所创造的解剖实践为我们认识自己的身体以及后来的手术技巧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止血术
欧洲大陆的连年征战带来大量战伤的伤员,医生们从救治伤员中逐渐摸索出了止血的方法,认为单独结扎血管比大块结扎组织或沸油止血效果更好,也发明了许多到现在仍在使用的用于止血的医疗器械。
麻醉技术
在前麻醉时代,外科医生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尽快结束手术,而不是手术的临床效果。因为人们无法忍受手术带来的剧痛,同样,病人拒绝手术或尽量推迟手术也是出于对外科手术刀的畏惧。当氯仿、乙醚和氧化亚氮(笑气)的出现,把手术无痛变成了现实,外科手术中最难以逾越的障碍被清除了,外科手术飞步向前发展。
无菌术
就单项技术在整个外科学中的重要性而言,抗菌术和无菌技术所起的作用更大。如果没有抗菌术和无菌术,外科大手术的结局就很可能是病人被感染而死亡,而不仅仅是疼痛。人们在掌握了细菌学和微生物理论后,他们采用了煮沸法和高压锅灭菌法使得手术大褂、巾单、器械和缝线的无菌变成可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即使最普通的消毒对外科医生来说也是无比珍贵的。
外科的飞速发展
在质疑声中,医学先驱以非凡的勇气、大胆尝试的智慧、必胜的决心将外科学从黑暗带进光明。由此,随着止血、消毒和麻醉被一一攻克,外科学终于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随着我们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清,外科手术在治疗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回到本文开始的时候提到的问题,针对癌症独特的病理生理特点,如果外科手术能及早并且完全的去除病变,一些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手术的目的是让尚未扩散的癌症被扼杀在局部,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从长长的历史来看,也许手术并不是最完美的治疗方案,但是就目前人类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手段而言,手术确实能治愈一些癌症,或者说可以大大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外科手术的蓬勃发展也就近年的时间,在历史长河中也就是一瞬间,也许在未来,外科手术可能也会走入历史,就如先辈们所掌握的技艺一样。但是现在,作为治疗疾病的重要的科学的方法,可能要陪伴我们走过很长一段时间。
经过多年的发展,外科手术中新的工具、技术和手段的应用让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提高到前人所不敢想象的地步。
机器人手术
现在,在保证了病人生存和安全的前提下,医生更多地在考虑:如何在手术时减轻病人痛苦,如何保证术后的生存质量,并不断向新的手术极限发起挑战。
后记
几千年来,在一片蒙昧与黑暗中,在一片世俗冷眼中,医学先驱们用一点点微光来探索我们自身的躯体,建立起人类在这个广阔世界中的坐标。在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治疗的疾病种类越来越多,正是基于对人体本质的充分认识,才有了现代医学的一切可能。科学与实践是现代医学继续前进的动力,希望我们能抛弃怀疑、偏见,科学的认识我们的身体与现代医学。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