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腰大肌脓肿 > 疾病常识 > 收藏丨超全脊柱腰段解剖图
收藏丨超全脊柱腰段解剖图
一、腰椎的形态结构
椎骨的形态结构
腰椎的形态结构上面观
腰椎的形态结构前面观
腰椎的形态结构后面观
第三腰椎(正中矢面)
第五腰椎(正中矢面)
腰椎侧面观
第三腰椎CT图
腰椎的椎弓根
椎弓根:伸向后外。
椎上切迹:较小,其矢径自腰1向下逐渐变小。
椎下切迹:较大,其矢径差异不大。
在腰椎侧位X线上,根据椎上切迹矢径的大小,可大致估计侧隐窝的宽窄,但其数值略大。
腰椎的关节突
上关节突:由椎弓根发出,关节面向内。
下关节突:由椎弓根与椎弓板结合发出,关节面向外。
峡部:腰椎上、下关节突间部。如此部断裂,称峡部不连。
关节突面的方位:为矢状位,但向下逐渐变为斜位,至第5腰椎几乎呈冠状位。
关节突面的倾斜度(与矢状面的夹角):
右侧:上关节面48.2下关节面46.6
左侧:上关节面49.6下关节面49.7
腰椎的横突
组成:在发生上由肋部和横突部愈合而成,其前部为肋部。
横突由椎弓根与椎弓板汇合处向外突出。第5腰椎横突由椎弓根与椎体连接处发出。
长度:第3腰椎横突最长,其次为第2、4腰椎横突,第5腰椎横突最短。
附着的肌肉:相邻横突之间为横突肌,横突尖端与棘突之间为横突棘肌,横突前侧有腰大肌和腰方肌,横突背侧有竖脊肌,第2腰椎前有膈肌。
乳突:为上关节后缘的卵圆形隆起。
副突:为横突根部的下侧的小结节。乳副突间沟(57.0%)、如副突间切迹(34.6%)、如副突间孔或管(8.4%)。
二、腰段椎管腰椎椎孔的形状
椎管:中央椎管和侧椎管(侧隐窝)
腰段的椎管
前界:为椎体、椎间盘和前纵韧带;
后界:为椎弓板、棘突基底和黄韧带;
两侧界:为椎弓根和椎间孔;
后外侧界:为关节突关节。
椎管分为中央椎管(为硬膜囊占据的部位)和侧椎管(为神经根通道的神经根部分)。
盘黄间隙
腰1为4.7mm
腰2为3.4mm
腰3为2.5mm
腰4为1.9mm
腰5为2.5mm
在椎间管内口较小,下位腰椎尤为显著,几乎将内口下部封闭。
椎间管
界壁:前为椎体后面及椎间盘,后为黄韧带和椎间关节,上下分别为椎上、下切迹。
内口:多呈卵圆形,少数呈肾形,三角形或钥匙眼形。
外口:多呈钥匙眼形,少数呈三角形
前纵韧带
分为三层,即浅层越过3~4个椎体,中层越过2~3个椎体,深层越过1~2个椎体。
借纤维束紧密附着于各椎体边缘,与椎体疏松相连。
在胸部较腰部宽而坚强。
后纵韧带
上起枢椎,与覆膜延续;下达骶骨。
宽窄不齐,不能完全遮盖椎体的后部和椎间盘。
深层纤维为齿状,与椎体疏松相连,其间隔以静脉丛。
在胸部较腰部宽而强。
后纵韧带骨化
(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ngament,OPLL)
CT与MRI显示,腰椎OPLL的厚度差距较大,所造成的狭窄程度并不完全与临床症状平行。如有的厚度达到16mm,椎管如同细月牙形,使椎管前后径小于10mm,但症状不严重,而有的OPLL较薄但症状明显。
根据后纵韧带骨化(O)椎管矢径(A)及椎管横径(S)可测定颈椎椎管狭窄率,在矢状面为O/AX。在横切面为O/SX。
在下部颈椎椎管,若后纵韧带骨化厚度超过椎管矢径30%以上时,多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在腰椎,后纵韧带骨化厚度超过椎管矢径的30%以上出现神经压迫症状作为手术的参考标准。
黄韧带:正常厚度2~4mm,由上向下逐渐增加。除椎间孔和后方正中线的小裂隙(有小静脉通过,并有脂肪填充)外,几乎充满整个椎弓间隙。
关节突关节(椎间关节)和黄韧带黄韧带
由薄而坚韧的黄色弹性纤维构成。
在上附着于上一椎板下缘的前面,向外至同一椎骨的下关节突的根部,直至横突根部;
在下附着于下一椎板上缘的后面及上关节突前的关节囊;彼此呈叠瓦状排列。
屈曲时,可使相邻椎弓板稍分开,黄韧带紧张;过伸时可稍缩短,但不皱折突入椎管。
外伤或其他原因,黄韧带变厚(可达8~16mm)为纤维组织,失去正常柔软并能折叠,可引起椎管狭窄及神经根的压迫症状,通常易发生在第4、5腰椎椎弓板之间。
横突间韧带
分为内、外两部,内侧部作腱弓排列保护脊神经后支血管。
厚度:由上向下逐渐增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