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腰大肌脓肿 > 疾病常识 > 每日一艾乳腺炎艾灸技巧

每日一艾乳腺炎艾灸技巧



乳腺炎艾灸技巧

艾灸取穴:乳根穴、肩井穴、曲池穴、足三里穴艾饼选择:建议水行艾饼

艾饼选择:建议水行艾饼

症状分析

乳腺炎是指由化脓性细菌侵入乳腺而引起的急慢性乳腺炎、乳腺脓肿。此病主要是乳管不通畅,乳汁淤积,从而继发细菌感染,常见于哺乳期妇女。此病类型不同,表现症状也不同。急性单纯性乳腺炎的表现症状是乳房胀痛、局部皮肤温高、压痛、出现边界不清的硬结,有触痛。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表现是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出现较明显的硬结,触碰时疼痛加剧,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头疼、脉快等症状,腋下可能会出现肿大的淋巴结。乳腺炎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导致浓毒败血症。但在乳腺炎初发时,针对以下穴位,根据症状每次取2-3穴施灸,调理效果比较显著。

艾灸取穴方案

1.乳根穴

:燥化脾湿

乳根穴位于乳房下缘,第5.6肋骨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从乳头向下约1.5寸(2横指宽)处就是乳根穴。

2.肩井穴

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肩井穴位于后项部第7劲椎与肩峰之间的中点,在肩部最高处,左右各有一穴。

3.曲池

清热去火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在尺泽与肱骨外上连接中点,左右臂各有一穴。取穴时,将手掌朝向胸口向上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尽头外侧的凹陷处就是曲池穴。完全屈肘时,则在肘横纹外侧的尽头处。

4.足三里

滋长气血,补肾益气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约4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可将同侧手掌心正对膝盖骨中心,五指微张自然下扶,无名指指尖所触的凹陷处就是足三里穴。

辩证施灸

症状一:发高烧,乳房红肿,皮肤发红有灼热感,肿块变软

加灸:合谷、外关

合谷穴

镇静安神,通络活血,调气镇痛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在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的凹陷处,左右手各有一穴。

外关

联络血气,补阳益气

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的中点向上2寸处(3横指宽),与内关穴相对,左右臂各有一穴。取穴时采用正坐或者仰卧拊掌的姿势。

症状二:乳房非常胀痛

加灸:足临泣穴

足临泣穴

运化风气,冷降水湿

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以上穴位,使用艾益生艾灸仪施灸,建议1天1次,每次2~3个穴位,每穴灸30~4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艾”心食疗

蒲公英粥

蒲公英60克,金银花30克粳米50-克

先煎蒲公英、金银花,去渣取汁,再放入粳米煮粥

清热解毒。适用于乳腺炎、扁导体炎、胆囊炎等

艾灸小常识

施灸时应遵循“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的顺序。“先阳后阴”的意思是先灸后背上的穴位,再灸前胸的穴位。在中医里,后背属阳,前胸属阴。“先上后下”指先灸上面的穴位,后灸下面的穴位;“先少后多”指初灸者灸量宜先小后大,以便身体能逐渐适应,这是一般施灸的常规。

灸前灸后注意事项及调养

1.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要在施灸前喝一杯温开水(水温应高于体温),艾灸时注意保暖,不要吹风,容易受凉受寒,夏季艾灸不宜吹空调。

2.对于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的人、高热、昏迷、抽风、身体极度衰弱等情况时,不要施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3.失眠症患者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

4.灸后要保持心情平静,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烦恼,这样才有利于使艾灸达到更好的疗效。

5.灸后适当多饮水(水温烫嘴皮子为宜)或多食稀粥,因为艾灸过程中会通过皮肤蒸发一部分水分,多饮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6.施灸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的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涌泉穴引火下行,或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灸,很快上述症状就会消失。

7.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一般情况下,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几小时后再洗澡。

8.灸后忌食生冷、辛辣、肥厚食品,不饮酒、不吸烟,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可以适当多食蛋白。不可饮食过饱,但可以少吃多餐。

9.灸后部分人会出现大便干的情况,可使用蜂蜜、藕、芹菜等进行调理。

10.生活方面要注意,房事要有节制,睡眠要充足。

11.不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少每天上网、看电视的时间。

12.运动是最好的一种调养方式。灸后的运动可以散步、打太极拳、练瑜伽等为主,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qdpf.com/jbcs/12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