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腰大肌脓肿 > 疾病常识 > 2017博天护考专家预测押题密授2附答

2017博天护考专家预测押题密授2附答



博天护考专家预测押题密授2

.患者,女性,38岁,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急诊入院治疗。呕血时应指导患者采取

A.平卧位

B.侧卧位

C.头低脚高位

D.头高脚低位

E.半坐位

B

患者呕血时应取侧卧位以免误吸。

.患者,女性,58岁,因“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入院。对该患者的饮食护理不妥的是

A.大出血期间应禁食

B.止血后即可渐进高热量饮食、高蛋白

C.避免粗糙、坚硬食物

D.避免刺激性食物

E.应细嚼慢咽

B

对于食管一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患者,大出血期间应禁食,止血后1~2天渐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避免诱发肝性脑病和加重腹水。饮食不当是诱发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避免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且应细嚼慢咽,防止损伤曲张静脉而再次出血。

.某便秘患者口服乳果糖通便,乳果糖属于

A.容积性泻剂

B.润滑性泻剂

C.高渗性泻剂

D.盐类泻剂

E.刺激性泻剂

C

乳果糖属于高渗性泻剂,经结肠细菌降解为低分子酸类,增加粪便的渗透性和酸度,从而达到通便目的。

.患者,老年男性,习惯性便秘5年,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错误的是

A.进行腹部按摩

B.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

C.每天早上起床后坚持定时如厕

D.多喝水

E.可长期使用缓泻剂

E

对于习惯性便秘的患者应指导其顺结肠走行方向做环形腹部按摩,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注意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可每天早上起床后坚持定时如厕,以形成习惯性排便反射,同时应多喝水,以利于通便。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缓泻剂,最好不要长期使用,因长期使用缓泻剂会使肠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甚至造成患者对药物生理、心理上的依赖。

.患者,男性,18岁,饭后剧烈运动后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向腰背部放射,呕吐,应考虑为

A.肠扭转

B.肠套叠

C.肠粘连

D.肠肿瘤

E.肠系膜动脉栓塞

A

该患者为青年男性,饱食后剧烈运动突发剧烈腹痛,有牵涉痛,很可能为小肠扭转,即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致的闭袢性肠梗阻。肠内容突然增加、饱食后剧烈运动、突然改变体位等诱发因素造成肠扭转。

.患者,男性,60岁,完全性肠梗阻,给予非手术治疗,判断患者梗阻解除的标志是

A.胃肠减压后腹痛减轻

B.呕吐后腹胀减轻

C.腹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

D.恢复肛门排便、排气

E.肠鸣音亢进转为消失

D

完全性肠梗阻时,患者常无肛门排气及排便,给予非手术治疗后,判断患者梗阻解除的最主要标志是患者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

.患儿,2岁,肠套叠6小时,主要的处理措施是

A.禁食

B.胃肠减压

C.空气灌肠复位

D.手法复位

E.立即手术

C

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早期可用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有效率可达90%以上。

.患者,女性,35岁,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第5天,患者持续腹胀,肛门无排气、排便,全腹有轻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示小肠、结肠胀气,提示

A.粘连性肠梗阻

B.急性小肠不全性梗阻

C.麻痹性肠梗阻

D.肠系膜血管栓塞

E.小肠扭转

C

患者腹部手术后第5天,仍未有排气兼有腹胀,可能是腹膜炎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肠麻痹。肠麻痹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患者,男性,42岁,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出院后3个月饱餐后出现腹胀、腹痛、呕吐,为胃内容物。查体:全腹膨隆,有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该患者可能出现了

A.粘连性肠梗阻

B.腹腔脓肿

C.麻痹性肠梗阻

D.腹腔内出血

E.腹腔感染

A

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机械性肠梗阻,考虑到其3个月前有腹部手术史,故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能性很大。

.患者,男性,60岁,机械性肠梗阻,给予非手术治疗。在非手术治疗期间最重要的是观察

A.腹痛

B.腹胀

C.呕吐

D.排便、排气

E.肠绞窄迹象

E

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期间应做好病情观察,警惕肠绞窄迹象。绞窄性肠梗阻时肠壁发生血运障碍会导致肠管坏死,引起肠穿孔,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腹痛、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早期可出现休克,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

.患者,男性,60岁,机械性肠梗阻,给予非手术治疗。在病情观察期间提示患者出现肠绞窄的征象是

A.阵发性腹痛

B.呕吐血性液

C.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D.腹胀加重

E.肠鸣音亢进

B

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在病情观察期间若患者出现呕吐物、胃肠减压吸出物、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应及早手术治疗。

.患者,男性,60岁,机械性肠梗阻,给予非手术治疗。在非手术治疗期间不宜使用的药物是

A.阿托品

B.-2

C.地西泮

D.吗啡

E.颠茄

D

机械性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期间可使用解痉止痛药物,确定无肠绞窄或肠麻痹后,可使用阿托品类抗胆碱药物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使腹痛得以缓解。但禁用吗啡等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而延误治疗。

.患者,女性,48岁,粘连性肠梗阻,给予非手术治疗。以下对其最重要的治疗是

A.胃肠减压

B.补液

C.应用抗生素

D.密切观察病情

E.给予解痉止痛药

A

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患者,男性,24岁,急性阑尾炎。患者出现寒战、高热、黄疸,应警惕

A.败血症

B.盆腔脓肿

C.膈下脓肿

D.门静脉炎

E.化脓性胆管炎

D

阑尾静脉经肠系膜上静脉汇入门静脉入肝。故阑尾炎症时,菌栓脱落可引起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并发门静脉炎时,出现寒战、高热、轻度黄疸等症状。

.患者,男性,40岁,阑尾穿孔、腹膜炎术后第7天,体温39℃,伤口无红肿,大便次数增多,混有黏液,伴有里急后重,应考虑并发

A.盆腔脓肿

B.膈下脓肿

C.细菌性痢疾

D.肠炎

E.肠粘连

A

该患者阑尾穿孔、腹膜炎术后第7天,出现高热,大便次数增多,混有黏液,伴有里急后重,极可能并发了盆腔脓肿。

.患者,女性,34岁,阑尾切除术后第5天,体温又上升至38.5℃,下腹痛,护士观察腹壁伤口时发现有少量粪性内容物从腹壁伤口流出,护士应考虑到发生了

A.泌尿系感染

B.粪瘘

C.盆腔脓肿

D.肠间脓肿

E.急性肠炎

B

腹壁伤口流出少量粪性内容物,而且患者有发热,粪瘘的可能性很大。粪瘘多因阑尾断端脆弱、结扎线脱落及盲肠原有结核、癌等病变或术中损伤等所致。

.患者,女性,20岁,急性阑尾炎。查体示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

A.阑尾位置较低

B.阑尾穿孔、腹膜炎

C.阑尾周围脓肿

D.盲肠后位阑尾

E.阑尾炎波及盆腔

D

腰大肌试验:患者左侧卧位,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位于盲肠后位或腰大肌前方。

.患者,男性,22岁,急性转移性右下腹痛8小时,体温38.5℃,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结肠充气实验(+),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A.禁食

B.胃肠减压

C.手术

D.应用抗生素

E.应用镇痛药

C

从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可推断出其患有急性阑尾炎的可能性极大,而急性阑尾炎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外科手术治疗。

.患者,女性,37岁,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5天切口裂开,最可能的原因是

A.切口出血

B.切口感染

C.腹胀

D.粘连性肠梗阻

E.缝线脱落

B

切口感染多见于化脓性或穿孔性阑尾炎,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而切口裂开的最常见原因即是切口感染。

.患者,男性,20岁,急性阑尾炎。查体示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提示

A.阑尾位置较低

B.阑尾位置较深

C.阑尾周围脓肿

D.盲肠后位阑尾

E.阑尾炎波及盆腔

A

闭孔内肌试验:患者仰卧位,将右髋和右膝均屈曲90°,然后将右股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低,靠近闭孔内肌。

.患者,女性,25岁,因急性阑尾炎、阑尾穿孔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出血

B.粪瘘

C.切口感染

D.阑尾残株炎

E.粘连性肠梗阻

C

急性阑尾炎、阑尾穿孔行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多因手术污染、存留异物和血肿、引流不畅等所致。

.患者,男性,35岁,因急性阑尾炎穿孔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嘱该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避免切口感染

B.尽快恢复体力

C.防止肠粘连

D.利于伤口引流

E.利于呼吸

C

肠粘连是阑尾炎术后常见并发症,与手术损伤、阑尾周围脓液、术后活动少等因素有关。术后应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

.患者,男性,35岁,嵌顿性疝,经手法复位,护士应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

A.生命体征

B.腹部症状、体征

C.尿量

D.神志

E.腹部皮肤有无破损

B

少数嵌顿性疝可试行手法复位。方法为让患者头低足高卧位,注射解痉止痛药物,手法挤压疝块,将疝内容物还纳回腹腔。复位后严密观察腹部情况,如有腹膜炎或肠梗阻表现,应立即手术探查。

.6个月婴儿,腹股沟部有一个肿块,哭闹时变大,安静睡觉时消失,诊断为腹股沟斜疝,其处理方法是

A.暂不手术

B.立即手术

C.择期手术

D.手法复位

E.禁忌手术

A

1岁以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可暂不手术。因婴幼儿腹肌可随躯体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应尽可能避免哭闹等一切增加腹内压的因素。

.患者,男性,36岁,搬运工人,因腹股沟斜疝行疝修补术后,恢复工作的时间至少是术后

A.2周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E.4个月

D

疝修补术后应防止腹内压过高,减少腹内压增高对伤口愈合的不利影响。出院后注意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或过量活动。

.患者,男性,60岁,因腹股沟斜疝行疝修补术,预防术后阴囊血肿的措施是

A.平卧,膝下垫枕

B.不宜过早下床活动

C.用丁字带托起阴囊

D.避免腹内压增高

E.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C

腹股沟斜疝术后使用阴囊托或丁字带托起阴囊,以防阴囊血肿。

.患者,男性,50岁,因腹股沟斜疝行疝修补术,正常情况下,此患者术后第2天的饮食为

A.禁食、禁水

B.禁食可进水

C.流食

D.半流食

E.普食

E

疝修补术后6~12小时如无恶心、呕吐可进流食或半流食,次日可进普食。行肠切除、肠吻合术者应待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

.患者,男性,38岁,4小时前负重物时,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下列表明疝内容物已发生缺血、坏死的是

A.疝块增大,不能还纳

B.疝块紧张发硬

C.疝块有压痛

D.阵发性腹痛伴呕吐

E.全腹有压痛、腹肌紧张

E

肠袢坏死穿孔时,由于疝内容物发生感染,侵及周围组织,引起腹膜的急性炎症,全腹有压痛、腹肌紧张。

.患者,女性,31岁,行痔环形切除术,术后出现下腹部憋胀感,有尿排不出,出现尿潴留,考虑该患者出现尿潴留的可能原因不包括

A.麻醉作用

B.切口疼痛

C.不习惯床上排尿

D.术中输液过多

E.肛管内填塞敷料刺激

D

痔切除术后发生尿潴留可因麻醉作用未消失使排尿反射受抑制、切口疼痛、不习惯床上排尿和敷料填塞过紧等原因引起。

.患者,男性,45岁,排便后痛,昨日突然加剧,肛口可及一肿块,直径1.5cm,紫色,触痛。考虑可能是

A.直肠癌

B.直肠息肉脱出

C.内痔脱出

D.血栓性外痔脱出

E.肛瘘

D

外痔平时无症状,因便秘、排便用力过猛,可引起外痔静脉丛破裂,血块凝结于皮下,形成血栓性外痔,出现肛门部剧痛。检查时可见肛门表面暗紫色圆形肿块,肿胀明显,触痛明显。

赞赏

长按







































环孢素胶囊
北京如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qdpf.com/jbcs/7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