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腰大肌脓肿 > 治疗方法 > 伤科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推拿治疗
伤科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推拿治疗
北京雀斑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210304/8714221.html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是指腰骶、骶髂及腰背两侧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及滑膜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从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病证。本病俗称“闪腰岔气”,是腰痛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和平时缺乏锻炼、肌肉不发达者,易患此病。如治疗及时,手法运用恰当,疗效极佳。若治疗不当或失治,可致损伤加重而转变成慢性腰痛。腰背部的扭伤多发生在腰舐、骶髂关节和腰背两侧竖脊肌。腰骶关节是脊柱运动的枢纽,骶髂关节则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的桥梁,腰部两侧的肌肉和韧带是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因素。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1.浅层浅层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2.深层深层包括由浅至深的竖脊肌、横突棘肌和深层短肌。3.腰背筋膜腰背筋膜分浅、深两层包绕在竖脊肌周围。其浅层贴于竖脊肌表面,内侧附于棘突和棘上韧带,向外与背阔肌腱膜紧密结合,尤其厚韧。深层位于第十二肋和髂嵴之间,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向外分隔竖脊肌和腰方肌,在竖脊肌外侧缘与浅层会合,再向外成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始部之一。腰背筋膜对竖脊肌起着强有力的保护和支持作用。1.病因(1)急性腰部扭伤:多因人们在日常工作、劳动及运动中,腰部突然遭受间接或直接暴力的损伤所致。(2)直接暴力损伤:由挤压、撞击、堕坠或外力直接打击局部所致。(3)间接暴力损伤:多由于腰部活动时姿势不当,或用力过度,或搬运、扛抬重物时负重过大,肌肉配合不协调,或突然进行某一动作,腰部过度后伸或前屈,如打喷嚏、剧烈咳嗽、倒水等动作。2.病机由于外力的作用,脊柱关节发生超出正常生理活动范围的牵扯及扭转后,其小关节或周围筋肉组织发生移位、扭转或撕裂,致组织充血或肿胀,日久瘀肿机化形成粘连。关节囊破裂时,伴有关节内出血、肿胀,机化后形成索状结缔组织,造成关节内粘连。偶有韧带的过牵而把其附着的骨组织撕下,造成撕脱性骨折,或引起腰背筋膜及神经组织损伤。1.病史急性腰扭伤多为间接外力所致,轻者为竖脊肌和腰背筋膜不同程度的损伤;较重者可发生棘上、棘间軔带的损伤;严重者可发生滑膜嵌顿后关节紊乱等。2.症状(1)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2)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物,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3)外伤后即感腰痛,不能继续用力,疼痛为持续性,活动时加重,休息后不能消除,咳嗽、大声说话、腹部用力等均可使疼痛增加。有时在受伤当时腰部有响声或有突然断裂感。(4)腰部僵硬,主动活动困难,翻身困难,竖脊肌或臀大肌紧张,脊柱侧弯。(5)损伤部位有压痛点。在棘突两旁竖脊肌处、两侧腰椎横突处或髂嵴后有压痛,多为肌肉或筋膜损伤;在棘突两侧较深处有压痛,多为椎间小关节损伤;在骶髂关节部有压痛,多为骶髂关节损伤。(6)—般无下肢放射痛,部分患者可有下肢牵涉性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加强试验为阴性。(1)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2)腰部肌肉痉挛,多数患者有单侧或双侧腰部肌肉痉挛,多发生在竖脊肌、腰背筋膜等处。这是疼痛刺激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站立或弯腰时加重。(3)可触及伤侧腰肌紧张或痉挛,严重者可触及棘突偏歪。(4)局部压痛,伤后多有局限性压痛,压痛点固定,与受伤组织部位相一致。(5)疼痛引起不对称性的肌肉痉挛,可改变脊柱正常的生理曲线,多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畸形,一般是脊柱向患侧侧弯。疼痛和肌肉痉挛解除后,此种畸形可自行消失。(6)直腿抬高试验阳性,骨盆旋转试验阳性。(7)X线检查可排除骨折、脱位以及骨病。1.腰肌扭伤腰部肌肉在脊柱各节段中最为强大,其主要作用在于维持身体的姿势。坐位或立位时,腰背部肌肉无时不在收缩以抵抗重力作用于头、脊柱、肋骨、骨盆的力量,腰肌不仅控制前屈时身体向下传达的重力,且能恢复直立姿势。除侧方肌群外,竖脊肌最易受累而引起损伤,其好发部位以骶骨附着点处最常见,其次为棘突旁或横突上的腱膜附着处,而位于肌腹中部的撕裂则较少见。2.棘上韧带损伤棘上韧带是附着在各椎骨棘突上的索状纤维组织,表面和皮肤相连,起保持躯干直立姿势以及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腰部棘上韧带较强大,但在腰五到骶一处常缺如或较为薄弱,而腰部活动范围较大,故易造成损伤。3.棘间韧带损伤棘间韧带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位于棘上韧带的深部,其腹侧与黄韧带相连,背侧与脊肌筋膜、棘上韧带融合在一起,形成脊柱活动的强大约束,腰部屈伸动作使棘突分开和挤压,棘间軔带的纤维之间相互摩擦,日久可引起变性,在此基础上,加之外伤因素,棘间韧带易发生断裂或松弛。4.腰椎小关节紊乱每节腰椎均有三个关节,即两个后滑膜关节和一个前椎间盘关节,相邻椎体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相吻合,构成关节突关节,周围被一层薄而坚韧的关节囊包裹,可从事屈伸和旋转运动,起稳定脊柱和防止椎体滑移的作用。当腰部突然过度前屈并向一侧旋转时,可使关节突关节间隙变大,滑膜进入关节间隙,而直腰时将滑膜嵌住,发生急性腰痛。5.腰骶关节损伤人体上半身重量依靠腰骶间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支撑在下半身上,腰骶部是整个脊柱中负重最大的部分。当脊柱发生屈曲、后伸和旋转运动时,都作用于关节突关节上,而关节有关节囊、韧带相连,允许有一定的活动,但在过伸时易遭到牵拉伤、撕裂和半脱位,导致腰骶关节损伤。另外,腰骶部的异常结构,如隐性脊柱裂、腰椎骶骨化也是诱发因素。1.治疗原则松筋活血,整复制动。2.经络与腧穴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肾俞、命门、大肠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等腧穴。3.手法操作(1)滚揉患部:患者俯卧,医者施按揉法或滚法,在患处周围施术,由轻到重,逐渐加力。若疼痛较明显,医者可先按揉肾俞、大肠俞、委中、殷门等穴,或掌摩局部,待疼痛减轻后,肌肉痉挛稍松,再施手法。操作约五到八分钟。(2)点按腧穴,弹拨痉挛:患者俯卧,医者拇指按揉肾俞、腰阳关、环跳、委中、居髎、大肠俞、殷门、承山、阿是穴,以酸胀为度,每穴约一分钟。(3)斜扳腰部:患者侧卧,患侧在上,医者立其侧。医者一手抵患肩前部,另一手抵于臀部,两手协调相对用力,先做数次小幅度的腰部扭转活动,再旋转至最大限度后,突然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先扳患侧,再扳健侧。(4)直擦腰骶:患者俯卧,医者用掌行擦法,在患侧腰骶部施术,以透热为度。(1)急性腰扭伤多为间接外力所致,大多数损伤发生在竖脊肌和腰骶关节。(2)推拿治疗本病效果明显,推拿患部有显著的舒筋通络、活血散瘀作用,使损伤的组织修复。轻则两到三天,重则一周左右,症状逐渐消失。(3)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法以免加重损伤。可适当配合热敷或服用或外敷活血化瘀中药。(4)损伤早期应减少腰部活动,卧板床休息,以利损伤组织修复。(5)注意局部保暖,待病情缓解后,逐步加强腰部肌肉锻炼。慢性腰肌劳损慢性腰肌劳损或称腰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主要指腰背部肌肉、筋膜、軔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背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青壮年,有时外伤史不明显,常与职业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参考“急性腰肌扭伤”节。1.病因(1)慢性腰肌劳损是一种积累性损伤,主要由于腰部肌肉疲劳过度,如长时间的弯腰工作,或习惯性姿势不良,或长时间处于某一固定体位,致使肌肉、筋膜及韧带持续牵拉,使肌肉内的压力增加,血供受阻,这时肌纤维在收缩时消耗的能源得不到补充,产生大量乳酸,加之代谢产物得不到及时清除,积聚过多,而引起炎症、粘连。如此反复,日久即可导致组织变性、增厚及挛缩,并刺激相应的神经而引起慢性腰痛。(2)急性损伤之后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多次损伤,致使受伤的腰肌筋膜不能完全修复。(3)先天性畸形,如隐性骶椎裂使部分肌肉和韧带失去附着点,从而减弱了腰骶关节的稳定性;一侧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两侧腰椎间小关节不对称使两侧腰背肌运动不一致,造成部分腰背肌代偿性劳损。(4)风寒湿邪侵袭,可妨碍局部气血运行,促使和加速腰背肌肉、筋膜和軔带紧张痉挛,进而变性,引起腰痛。2.病机肌肉组织在工作负担进行性加重时,会代偿增大,但肌肉细胞的数量一般不会增多,而是体积增大,当达到它的最大体积后只有靠间质细胞增生来弥补。而间质细胞是没有收缩功能的,反而会不断减小肌肉弹性,使其慢慢硬化,不能再支持腰部肌肉用力。1.病史多见于青壮年,多有慢性劳损史,或在急性损伤之后未能及时得到休息,或长期遭受风寒湿邪侵袭。有时外伤史不明显,常与职业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2.症状(1)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时轻时重,迁延难愈。劳累、阴雨天气、晨起时症状加重。休息、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姿势可使症状减轻。(2)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一般无明显障碍,但有时有牵掣不适感。不耐久坐久站,不能胜任弯腰工作,弯腰稍久,便直腰困难。常喜双手捶击腰部,以减轻疼痛。(3)急性发作时,诸症明显加重,可有明显的肌痉挛,甚至出现腰脊柱侧弯,下肢牵掣痛等症状。(1)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2)腰部酸痛不舒,在劳累后或阴雨天加重。(3)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在骶髂关节背面、骶骨背面和腰椎横突等处。轻者压痛多不明显,重者伴随压痛可有一侧或双侧竖脊肌痉挛、僵硬。(4)直腿抬髙试验多接近正常,腰部运动受限不明显。(5)痛点处用1%利多卡因2-3毫升封闭,症状常可缓解或消失。(6)除少数可发现腰骶椎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椎体骨质增生外,多无异常发现。1.增生性脊柱炎腰痛主要表现为休息痛,即夜间、清晨腰痛明显,而起床活动后腰痛减轻。脊柱可有叩击痛。X线检查可见腰椎骨钙质沉着和椎体边缘增生骨赘。2.陈旧性腰椎骨折有外伤史,不同程度的腰部功能障碍。X线检查可发现椎体压缩或附近骨折。3.腰椎结核有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血沉加快。X线检查可发现腰椎骨质破坏或椎旁脓肿。4.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典型的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和膝跟腱反射异常,有皮肤感觉障碍等神经根受压症状。1.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舒筋通络。2.经络与腧穴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八髎、秩边、委中、承山及腰臀部。3.手法操作(1)滚揉膀胱经:患者俯卧,先施滚法、揉法,深沉柔和,沿两侧膀胱经,自上向下,约五到六遍;然后掌根按揉,施术于痛点周围,约一到两分钟。(2)按揉腧穴:双手拇指按揉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膀胱俞、志室、秩边等穴位,以酸胀为度,可提高痛阈、解痉止痛。(3)斜板腰椎:患者侧卧,医者与患者面对面,施腰部斜扳法,左右分别扳动;患者再仰卧位,使患者屈髋屈膝,被动运动。(4)直擦经络:患者俯卧,医者行两侧膀胱经直擦法,横擦腰骶,以透热为度,可活血通络;还可取用桑枝棒,拍击腰骶,结束治疗。(1)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姿势正确,尽可能经常变换体位,勿过度疲劳。(2)宜睡硬板床,同时配合牵引及其他治疗,如湿热敷、熏洗等。(3)加强腰背肌肉锻炼,注意局部保暖,节制房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