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腰大肌脓肿 > 治疗方法 > 张英泽院士规范大数据研究,有效推动腰背痛
张英泽院士规范大数据研究,有效推动腰背痛
海口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50809/4674648.html
导读
腰背痛是老百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我国对腰背痛的调查研究缺乏统一和精确的数据,很难做到精细和个性化治疗,为了提高腰背痛的诊疗水平,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医院张英泽教授的倡导下,年3月25日,“中国腰背痛登记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这对推动我国腰背痛精细化、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腰背部是人体的重要支撑,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它,但当下腰背痛却困扰着很多人,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从年至年其患病率始终排名第一,现有报道成年腰痛患病率达7.21%-39.0%,接近甚至可能高于糖尿病和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非常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世界范围内人类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的首要原因。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如何提高腰背痛的临床诊疗水平和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如何降低腰背痛给患者带来的劳动力丧失和疾病负担,以及如何开展腰背痛规范化大数据的研究?就这些问题,骨科在线采访了刚刚主持完“中国腰背痛登记研究——研究者沟通会议”的张英泽院士。
骨科在线
随着中国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腰背痛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您对我国预防和治疗腰背痛有什么建议?
张英泽院士
中国解放初期的人均寿命只有39岁,现在平均寿命70岁,有的城市接近于80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腰背痛的病人也逐年增加,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腰背痛的发生原因有两种,一种由骨骼疾病或者软组织病变引起的腰背痛,比如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或者转移的肿瘤等,这叫做特异性腰背痛;还有一种是非特异性腰背痛,不明原因引起的腰背痛。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腰背痛,我国的腰背痛患者越来越多,这也给我们临床医生提出了一个新的防治课题和要求。关于腰背痛国外有比较精准的数据,比如美国每年用于腰背痛的医药费用有亿美金,而我国还没有腰背痛的精准数据和大数据,这就要求我们骨科医生将腰背痛的大数据做好,防治研究做好,这也是为了落实总书记提出的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疾病作为我们研究核心的要求。
骨科在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口数量不断地减少,而久坐的办公人群却越来越多,这会给腰背痛疾病谱带来哪些变化?
张英泽院士
过去我国工农业生产自动化、机械化程度比较低,主要靠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进行,尤其是广大农村体力劳动的强度比较大,因体力劳动导致的功能性腰背痛的病人非常多。过去我国工农业生产自动化、机械化程度比较低,主要靠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进行,尤其是广大农村体力劳动的强度比较大,因体力劳动导致的功能性腰背痛的病人非常多。随着改革开放,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都明显提高,很多人开始在电脑前工作,总是保持一个姿势一两个甚至四五个小时,长此以往就会对腰背的软组织造成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腰背痛疾病谱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以前腰背痛是体力劳动引起的,现在很多是因为长期保持一个姿势或者长期处于弯腰的状态引起的,所以现在教育部不断出台一些政策,要求学生下课多去教室外进行活动,不仅能保护视力,还能减少脊柱的疾病的发生,特别对腰肌劳损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骨科在线
目前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都有一些规范化的腰背痛大数据的研究,而我国只有零散的一些报道,您觉得在中国还没有规范化数据库的原因是什么?由该如何建立?
张英泽院士
过去我国工农业生产自动化、机械化程度比较低,主要靠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进行,尤其是广大农村体力劳动的强度比较大,因体力劳动导致的功能性腰背痛的病人非常多。像英法美日德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腰背痛的数据库,而我国现在还没有,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起步较晚;第二,人口数量较大;第三,医生没有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训练。像英法美日德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腰背痛的数据库,而我国现在还没有,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起步较晚;第二,人口数量较大;第三,医生没有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训练。也基于此,我与在腰背痛治疗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一同,倡导建立中国腰背痛登记研究平台,并于今天正式启动了专家沟通会,随后我们就要开始做这项工作,从全国层面采集流行病数据,包括病因组成、患者构成、治疗特征、生活质量、实际治疗模式、预后情况以及真实的疾病负担,通过这方面信息的采集和登记才能发现临床实际问题并逐步完善临床的诊疗过程。
比如通过采集和登记会让患者掌握什么是功能性的腰背痛和非功能性的腰背痛,如果是非功能性的腰背痛必须要查出病变,早期治疗,有些病人椎间盘有一些炎症,或者骨质疏松,甚至良性肿瘤,所以一定要明确病因,才能使治疗方案有的放矢,而且部分腰背痛背后隐藏的病因可能是致命的,医生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确实需要谨慎。骨科在线
您对我国腰背痛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和相关研究有何期望?
张英泽院士
第一,起点要高,保障大数据应用顶层设计的实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第二,精准化,建立精准化的病患模型并不断完善,实现病患和治疗方案的高度匹配;第三,规范化、标准化,也就是要建立规范化和标准化体系,构建大数据采集、分析及应用的标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第一,起点要高,保障大数据应用顶层设计的实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第二,精准化,建立精准化的病患模型并不断完善,实现病患和治疗方案的高度匹配;第三,规范化、标准化,也就是要建立规范化和标准化体系,构建大数据采集、分析及应用的标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
另外,开展腰背痛登记这个项目,一定要对登记人员做岗前培训,要对患者进行科学地登记,因为这些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能够推动我国诊疗流程的改进,对未来腰背痛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特殊人群精细化、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腰背痛登记研究平台简介
中国腰背痛登记研究平台是由张英泽院士倡导发起,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医院郝定均教授等诸多全国腰背痛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和脊柱外科专家共同参与建设的科研平台。通过多中心、多地区、医院纳入具有腰背痛症状患者,从全国层面采集流行病数据,同时考虑地域、性别、职业特征、生活习惯、合并疾病等多亚组分析,目的是收集到腰背痛的准确流行病数据,医院临床诊疗流程的规范化,以及为推动精细化、个性化治疗提供确实依据。中国腰背痛登记研究拟通过建立开放式的登记平台,邀请广大骨科同道按照研究方案的入排标准,纳入经鉴别诊断的腰背痛患者,观察其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每一位研究医生都可以通过邀请注册,在AI智能登记研究平台上进行入组,录入的数据经过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结构化,以方便后期进行分层和多因素分析。同时每一个研究中心,可以实时在线管理自己的数据,相关的数据在经过授权后进入全国系统,同其他中心共享。因此这个平台实际上成为了研究医生的科研助理,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建立亚组,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发现新的研究方向,指导实验的设计,也包括给出相应的诊疗建议。为了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保障数据采集的完整性,该研究引入了较为先进便捷的AI大数据平台。一方面,流程简单、操作便捷且符合临床诊疗习惯,不增加一线医生工作量,轻松完成数据采集上传;另一方面,采用多样灵活的数据采集方式,医院现场、电话、线上,通过便捷量表采集到必要数据形成完整数据库;另外,还可通过共享权限,医院间、医生间的合作,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积极性。本登记研究平台以脊柱为主要研究方向,前期力求在全国建立20-30家区域中心,后期随着方案和执行标准的不断完善,将更多地覆盖医院和专家,医院、医院、医院的骨科及疼痛科均可成为研究参与单位。中国腰背痛登记研究平台建立后,力求在年完善方案设计,初步建立平台和首批专家库,启动数据的录入。在研究执行和平台建设期间,力争在3年至5年建立起常态化滚动更新的数据平台。通过建立中国腰背痛的大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形成腰背痛的中国研究数据,包括疾病的流行病学数据,风险因素分析、分层分析、疾病负担、真实世界下各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以推动中国腰背痛诊疗的持续发展。
欢迎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
orth
orth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