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腰大肌脓肿 > 治疗方法 > 复习共享病理实验45
复习共享病理实验45
向每一位奉献医学的大体老师致敬!
炎症
化脓性炎
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其特点。化脓性炎多由化脓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感染所致,亦可由组织坏死继发感染产生。根据病因和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和脓肿等类型。
1化脓性阑尾炎(蜂窝织炎)
阑尾肿胀变粗,浆膜面及系膜可见灰黄色渗出物被覆,部分呈黑褐色。阑尾壁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壁内形成脓肿,黏膜坏死脱落或形成溃疡,腔内充满脓液。
与周围组织或大网膜粘连,界限不清。
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2、多发性肝脓肿(脓肿)
在肝切面可见许多大小不一,散在分布的黄白色小脓肿(脓液已流失形成囊腔,有些囊腔内有寄生虫并被其钻破连同),囊腔内壁附着破棉絮的组织(为彻底坏死组织)。
脓肿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在脓肿早期,脓肿周围有充血、水肿和大量炎细胞浸润;经过一段时间后,脓肿周围形成肉芽组织,即脓肿膜,其具有吸收脓液,限制炎症扩散的作用。
3、肾和肺多发性脓肿
肾和肺的表面及肺的切面均可见多个灰黄色及黑褐色的坏死灶。
脓肿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在脓肿早期,脓肿周围有充血、水肿和大量炎细胞浸润;经过一段时间后,脓肿周围形成肉芽组织,即脓肿膜,其具有吸收脓液,限制炎症扩散的作
用。
指器官或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即脓腔。
纤维素性炎
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即纤维素。在HE切片中,纤维素呈红染、相互交织的网状、条状或颗粒状,常混有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细胞碎片。
1、纤维素性心包炎
心脏增大,心包膜增厚,粗糙不平,失去光泽,其脏层和壁层均有灰褐色绒毛状物被覆。
若渗出的纤维素过多、渗出的中性粒细胞(其含蛋白水解酶)较少、或组织内抗胰蛋白酶(其抑制蛋白水解酶活性)含量过多时,均可导致渗出的纤维素不能被完全溶解吸收,随后发生机化,形成浆膜的纤维素粘连。
2、喉气管假膜性炎(白喉)
在会厌、喉及气管粘膜表面被覆一层不完整的灰褐色膜样物(假膜)。其中气管中的部分假膜边缘与粘膜明显剥离
对于白膜的伪膜性炎,由于咽喉部黏膜与深部组织结合较牢固,故咽喉部的伪膜不易脱落,成为固膜性炎;而气管黏膜与其下组织结合较疏松,故气管的伪膜较易脱落,称为浮膜性炎。
资料与图片整理:林子琦张霖浩
排版:吴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