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腰大肌脓肿 > 疾病体现 > 五步法治疗腰大肌紊乱症
五步法治疗腰大肌紊乱症
腰大肌紊乱症是各种原因导致腰大肌紊乱,刺激或嵌压了其中的神经而产生疼痛,发为腰大肌紊乱症。也有人定名为腰大肌综合症,有的将其归属于腰肌劳损范畴。目前临床上对腰大肌紊乱症的专一论述较少,标准化手法治疗更少,因此,现将五步法(正按腰部,背侧推按,腹侧推按,背侧摇按,腹侧推揉)治疗腰大肌紊乱症的标准化、程序化、手法治疗,介绍如下:
一正按腰部1患者姿势:腑卧位。2术者手法:先用衮法,最后推按椎旁患侧竖脊肌。3作用和目的:通过术者手法从穿过竖脊肌渗透到腰大肌,达到放松腰大肌。二背侧推按1患者姿势: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健侧在下,健侧下肢屈曲,患侧下肢伸直,微有屈曲动作,膝盖放在健侧胫骨平台下,健侧脚尖盯着患侧跟腱。要求患者的枕头不低于患者的肩宽长度,健侧上肢外展,前臂上屈,患者手放于颈部,肘尖搭在健侧肘上。2术者手法:双手拇指并拢推按竖脊肌前下缘。3作用和目的:让力从竖脊肌下缘进入腰大肌,以达到解除痉挛,消肿解痛。三腹侧推按1患姿不变。2术者手法:
(1)术者双手四指并拢放在竖脊肌外下缘,掌指关节为发力点向前下推按,同时指面有一个前下弹按动作,双指拇指并拢仅起辅助动作。
(2)双手拇指并拢或单手拇指放在竖脊肌外下缘,特别是拇指放在第四腰椎横突下缘,着重用力,要有触到腰大肌的手感。3作用和目的:双手四指的推按几乎能使大部分腰大肌同时受到和缓之力,并能从第四腰椎横突前下直接受力。四背侧摇按1患姿不变。2术者手法:术者坐在按摩床上,用肘尖对准横突进行摇按。3作用和目的:减轻横突的疼痛。五腹侧推揉1患姿不变。2术者手法:
(1)用肘尖先对准横突尖推按,再移至腰大肌窝,渗透至腰大肌。
(2)用前臂从L2—L5椎旁衮按。
(3)患姿变为仰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外展放于术者膝上,术者双手重叠四指并拢用指腹揉股骨小转子。3作用和目的:从腹侧松解腰大肌和横突,消除小转子的无菌性炎症。
六注意事项:1手法要柔和渗透有力,而且又要有观赏性.连贯性。2作手法时,一要稳定患姿,二要手法到位到点。3切忌损伤浮肋。七临床体会1、腰大肌位于脊柱腰段两侧,起自第十二胸椎体.上四腰椎体和椎间盘的侧面,以及全部要醉的横突。肌束向下,联合髂肌,二者形成共同腱,穿过腹股沟韧带深面外测不得肌腔隙,止于股骨小转子。此肌收缩时,可屈大腿并使大腿外旋,大腿固定时,屈脊柱腰段及髋关节。受腰丛的肌支(T12.T1-4)支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有急慢性损伤,有感染性和无菌性炎症,但终归于紊乱状态,压迫神经,产生腰痛为主伴有下肢大腿外测疼痛发麻的症状,也有小转子处疼痛,上楼时抬腿受限或酸痛困胀症状。临床上没有专一论治腰大肌,一般附属于腰肌劳损中,并且仅从怎样选择手法出发。再因腰大肌外有腰方肌,后有坚厚的竖脊肌,一般手法难以奏效,重手法痛苦大,损伤大,且效果难以评定,从而使腰大肌处于经治有效,疼痛减轻又难以治愈状态。通过观察和反复论证,创立五步法:正按、背侧、腹侧.,从T12-L5段.横突、腰大肌沟、股骨小转子等多方面多方位融为一体,手法轻柔,痛苦较小,又容易达到病位,立竿见影,效果显著,最终能达临床治愈。2、临床上腰大肌紊乱症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由其他因素引起,又可以成为病因引起其他病变,常见的是同妇科病互为因果,又可以同腰3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出口处疼痛同时存在,又常与腰椎键盘突出症互为因果或同时存在。因此,治疗时若单纯的腰大肌问题,五步法可以完全治愈,若伴有相关病症,另要对因对症联合其他手法,并组合其他治疗方法,如:针灸、小针刀、中药内服、中药透敷、熏蒸、火功、或给予西药、手术等,以达到追根求源,标本兼治,获得满意疗效。
呼和浩特白癜风专科医院寻常型白癜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