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腰大肌脓肿 > 相关医院 > 牛的主要几种传染病及防治
牛的主要几种传染病及防治
开课了
汇联牛知识
牛的主要几种传染病及防治
在肉牛生产中由于缺乏运动,导致体能下降,疾病的发生在所难免,而破坏性最大的莫过于牛的传染病。以下介绍几种常见传染病及防治办法:
口蹄疫
一、口蹄疫:
口蹄疫俗称“口疮”、“蹄癀”,是牛、羊、猪等家畜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牛的易感性最高。临床特征为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病原体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分为7个主型,即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1型,其中以A、O两型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各型病毒引起的症状一样,但无交叉保护作用,动物感染后,只对本型病毒产生免疫力。
口蹄疫病毒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很强,在自然条件下,含病毒的组织与污染的草料、皮毛及土壤等可保持传染性数周至数月。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的季节可存活29-33天,在冻结条件下可以越冬。但对酸和碱很敏感,易被酸性或碱性消毒药杀死。
(1)流行特点: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牛的水疱皮和水疱液中,其粪尿、乳汁、精液、口涎、眼泪和呼出气中也含有病毒。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易感牛的消化道、呼吸道或损伤的皮肤粘膜而感染发病。主要的传播媒介是污染的空气、草料、饮水以及饲养和运输工具,鸟和风可从远方传播。发病率很高,但病死率不到1%-2%。冬春多发,夏季往往平稳。
(2)临床症状:潜伏期2-4天,最长1周左右。病牛以口腔黏膜水疱为主要特征。病初,体温升高至40-C,精神委顿,闭口流涎。1-2天后,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粘膜发生水疱,不久水疱破溃,形成边缘不整的红色烂斑。趾间及蹄冠皮肤表现热、肿、痛,继而发生水疱、烂斑,病牛跛行,当水疱破溃,体温下降,全身症状好转。若蹄部继发细菌感染,局部化脓坏死,则病程延长,甚至蹄匣脱落。病牛的乳头皮肤也可出现水疱。哺乳犊牛患病时,水疱症状不明显,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症状而突然死亡,病死率高达20-50%。
(3)鉴别诊断
牛粘膜病特征是病牛口粘膜有与口蹄疫相似的糜烂,但无明显的水疱过程,糜烂灶小而浅表,以腹泻为主要症状。
牛水疱性口炎病特征是口腔病变与口蹄疫相似,但较少侵害蹄部和乳房皮肤,常在一定地区呈点状发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低,多见于夏季秋初。
(4)防制措施
平时的预防措施:做好主动防疫坚持接种口蹄疫疫苗,所用疫苗的病毒型必须与当地流行的病毒型相一致,否则不能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
发病时的防制措施:首先,发生口蹄疫时,应立即上报动物防疫部门,划定疫区,严格封锁,严防蔓延。必要时应采样送检确定病毒类型,其方法是先用清水洗净口腔,然后无菌抽取牛舌面水疱液或剪取水疱皮,装入空瓶,冷藏保存,迅速送有关部门检查。其次,对确诊的病畜和同群畜扑杀后与污染物一起焚烧深埋。然后,对疫点周围未感染的牛、羊、猪,应立即接种口蹄疫疫苗并进行检疫。最后,污染的圈舍、饲槽、工具和粪便应进行彻底消毒。14天后,无新病例出现,报请上级批准后解除封锁。
结核病和布病
二、牛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结核结节,断而结节中心干酪样坏死或钙化。病原体主要是牛分枝杆菌,其次为结核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本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水、土壤和粪便中能生存5个月以上,常用的消毒药如70%酒精、3~5%来苏儿可将其杀死。
(1)流行特点:结核杆菌随鼻汗、痰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等周围环境。成年牛多因与病牛、病人直接接触,犊牛多因喂了病牛奶而感染。
(2)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6-45天,有的更长。根据侵害部位的不同,本病分为以下几型:
肺结核:以顽固的干咳为特点,清晨最明显。食欲正常,容易疲劳,逐渐消瘦。病情严重者,可见呼吸困难。
乳房结核:一般先是乳房上淋巴结肿大,继而后两乳区患病,以发生局限性的或弥漫性的硬结为特点,硬结无热无痛,表面高低不平。沁乳量降低,严重时乳腺萎缩泌乳停止。
肠结核:以消瘦和持续性下痢,或便秘下痢交替出现为特点。粪便带血或带脓汁,味腥臭。
(3)病理变化:是在肺脏或其他器官形成特异的结节,结节由小米粒大至豌豆大,灰白色或黄白色,坚实,切面干酪样(豆腐渣样)坏死或钙化。有时形成肺空洞。在胸膜和腹膜上形成结核结节时,颗颗结节形如珍珠系在浆膜表面,故浆膜结核又称珍珠病。
(4)结核菌素检疫:诊断牛结核用牛型结核菌素。皮内注射法,于颈部上、中1/3交界处皮内注射结核菌素。注射量为3月龄以上的牛0.2毫升。皮内注射后,应分别在72、小时进行两次观察,注意局部有无热、痛、肿胀等炎性反应,并以卡尺测量术部肿胀面积及皮皱厚度。对疑似反应者应在另一侧以同一批菌素同一剂量进行第二回注射,经72小时观察反应。局部发热,有痛感,并呈现弥漫性水肿,皮皱厚度在原基础上增加4毫米以上者为阳性反应;局部炎性水肿不明显,皮厚增加在2.1—3.9毫米之间为疑似反应;局部无炎性水肿,皮厚增加不超过2毫米为阴性反应。凡疑似反应,在第一次检疫30天后进行复检,其结果仍为可疑,经30—45天后再检查,如仍可疑,则判为阳性。
(5)防制措施
牛结核流行面广,无菌苗可供接种,防制本病主要依靠检疫隔离和卫生消毒。对从未发生过结核的健康牛群,每年春秋用结核菌素各检疫1次。补充牛时,应就地严格检疫。发现病牛,立即对全牛群进行检疫。对病牛产出的犊牛,全身2-5%来苏儿消毒,立即与母牛分离,前5天可喂给亲生母牛的初乳(人工挤的),以后喂其他健康母牛的奶或消过毒的牛奶。20-30日龄,-日龄和日龄时3次检疫,对结核菌素均为阴性反应的犊牛,可混入健康犊牛群饲养。呈阳性反应的犊牛,随即淘汰。粪便发酵处理后利用。要加强消毒,对污染的场所及饲养用具每月消毒1次。结核病人不得饲养、管理牛群。
三、牛布氏杆菌病
牛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以母牛发生流产和不孕、公牛发生睾丸炎和不育为特征。病原体主要是布氏杆菌,对牛、羊、猪都能感染。其抵抗力比较强,在土壤、水中和皮毛上能生存较长时间,但煮沸后立即死亡,常用浓度的消毒药都能在几分钟内将其杀死。
(1)流行特点:牛对本病的易感性,随着性器官的成熟而增强。病菌随病母牛的阴道分泌物、乳汁和病公牛的精液排出,特别是流产的胎儿、胎盘和羊水内含有大量的病菌,易感牛采食了污染的饲料、饮水,接触了污染的用具或者与病牛交配,就可得布氏杆菌病。
(2)临床症状:妊娠母牛的主要表现是流产,流产一般发生于妊娠后期。流产前数日,一般有分娩预兆。有的经久不愈,屡配不孕,终被淘汰。
公牛可发生睾丸炎和副睾炎,并失去配种能力。有的病牛发生关节炎、滑液囊炎、淋巴结炎或脓肿。
(3)实验室检查:布氏杆菌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很多,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对流产病例可进行细菌学检查,对泌乳牛可做全乳环状反应,对其他牛和牛群检疫则常用凝集反应。
细菌学检查:取母牛阴道分泌物、胎衣、羊水,最好是胎儿胃内容物涂片,用鉴别染色液染色后镜检。方法是:涂片在酒精灯上加温固定后,滴加2%沙黄水溶液,在火焰上方微微加热至出现蒸气(约0.5-1分钟),水洗后用1%孔雀绿复染1-2分钟,水洗、吸干、镜检。若见到红色的球杆菌(其他杂菌染成绿色),即可确诊。
全乳环状反应:准备1毫升吸管和结净的反应管以及专供全乳环状反应用的抗原(染成蓝色或红色)。取刚挤出的新鲜全乳1毫升,放于反应管内,加入上述抗原0.1毫升,充分振荡混合,静置于C温箱中,1小时后取出立即判定。当用蓝色抗原时,若在乳脂层(最上层)出现比乳柱深的蓝色环状带,即判为阳性。
凝集反应:采取被检牛血液,待凝固后,分离血清作为被检材料。准备0.2毫升吸管和洁净的玻璃板和虎红平板凝集反应抗原(专用)。先用蜡笔在玻璃板上划成2厘米×2厘米的方格,每方格中放置一份被检血清0.02毫升,用0.2毫升吸管吸取充分摇匀的抗原,在每一血清样品旁加入0.03毫升抗原,每格各用1根火柴棒(或牙签)搅拌血清和抗原,使其均匀混合,若偏低,可将玻璃板在酒精灯上方微微加温。于4分钟内判定结果,出现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也可用其凝集反应进行牛群检疫。
(4)防治措施
从未发生过布氏杆菌病的地区,不得从疫区买牛,必须买牛时,要隔离观察30天以上,并用凝集反应等方法做两次检疫,确认健康后方可合群。发生布氏杆菌病后,以全群淘汰为好;平时可通过检疫淘汰阳性牛。常用的有布氏杆菌羊5号菌苗、布氏杆菌猪2号菌苗和布氏杆菌19号菌苗,现多用前两种,使用方法按说明书规定。接种过菌苗的牛,不再进行检疫。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阴道分泌物应深埋,被污染的场所及用具用3%-5%的来苏儿消毒。同时,要确实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好手套、口罩,工作服经常消毒等。
图文:网络
内蒙古汇联牛业有限公司
易牛都app